正文

万水千山只等闲——吴泽浩的“艺术新长征”

吴泽浩,号铁塔轩主,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顾问,国家民族画院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济南市政协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            1943年7月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教授。1968年到山东省从事美术辅导、创作、领导工作。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举办个展和讲学。

更喜岷山千里雪360×144cm 2016年

瑞金 360×144cm 2016年

大草地 136×68cm 2016年

大渡河泸定桥 136×68cm 2016年

张海平 张霞

继“甲午海祭·吴泽浩画展”、“铁铸抗战·吴泽浩画展”等反响巨大的重大历史战争题材绘画作品展出之后,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的“长征路上·吴泽浩画展”即将于山东新闻美术馆举办。

战争为什么会成为吴泽浩近几年创作的主题?关于长征,吴泽浩有什么自己的独特故事?一个经历了苦难的民族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历史?艺术家又该如何运用自己的特有美学语言将其汇成普世的体验与思考?这些对历史的审视背后又有着一位艺术家怎样的社会担当与信仰追寻?画展举办之前,针对以上问题,记者对吴泽浩先生进行了采访。

一位岭南人的48年齐鲁画缘

作为后生晚辈,记者与吴泽浩相识不算太早,但与其作品早就神交数年。

2012年底,吴泽浩从艺60周年大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记者前去观展。

借由历史人物抒发现代人内心所需的《达摩渡江图》、《怀素书蕉图》、《李白赏月图》、《东坡问月图》等“图系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画面祥和安静,笔墨婉转细腻,脉脉的深情表达,因为有着山水花草的气息,人物显现出了灵动,因为有着人的灵动,山水花草倍觉亲切。人物与山水草木相互融通,性灵的感应和精神相互契合,记者的灵魂仿佛与画者的灵魂相互交融触摸,仿佛得到安顿。

“好一个借历史人物抒发现代人的胸中块垒!这是一个会画历史的画家,他的李白和他的达摩不止是历史上的李白和达摩,还是我们当下的需求,当下的追寻和拷问。”记者感叹。

未见其人,先与其画钟情。记者画展之后经朋友介绍前去采访了吴泽浩。对他有了初步的认知。

“我的家乡有岭南风光,山东有黄河有大海,济南有泉水有湖泊。艺术没有地域限制,地域特色反而能在山水中融合。中国画是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水墨表现,是中国文人抒情或诉说的语言载体。”当时的采访中,吴泽浩对记者讲述起了自己的艺术经历。

1943年吴泽浩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美术世家,九岁从艺,叔叔是新中国最早一代工艺美术大师。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吴泽浩,师从岭南派大家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诸先生,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绘画训练。

1968年吴泽浩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作为国家第一代培养的新型艺术人才,被分配到离家千里的济南从事文化建设。一晃40多年,他爱上了黄河岸边的这方热土。

“这些年可谓是‘在水一方’。别人都说我南人北相,已经像个山东人。”身材魁梧的吴泽浩爽朗的谈到几十年根植于齐鲁的生活、创作之旅,曾多次下曲阜、上泰山、登蓬莱、观沧海、跋涉于黄河古道。

在这里,他曾无数次下农村、去工厂、到部队,从如火如荼的生活中感受艺术真实。画风也渐渐多元融合,开创了自己南北结合的独特风格,南国故乡眼神秀润流转的人物在吴泽浩的梦中与笔下挥之不去,北方草木葳蕤的新景象亦赋予了他新的灵魂。在他的画中有北方的雄浑大气,亦有南国的灵秀。

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使吴泽浩绘画题材涉猎颇广,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无不驾轻就熟,展示出了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非凡表现力。无论是山岳的嵯峨逶迤,还是松柏的秀挺苍郁,以至于江河的奔腾潆洄,都通过他那独特的绘画语言构成一幅幅元气淋漓的水墨画卷,展现出秀美的大气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域上我不仅要画岭南画山东,还画全国。题材上不仅画山水人物,还要画历史,画战争,画更多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画作。”当时吴泽浩老人许下宏愿,让记者念念不忘。一段艺术对话也让记者和吴老有了一段属于彼此的“艺术约定。”

长征路上的艺术苦旅

时间飞逝,吴泽浩古稀之年艺术耕耘不断,频出新作,焕发着独属于艺术家的青春活力和创作激情,相继于2014年、2015年举办“甲午海祭·吴泽浩画展”、“铁铸抗战·吴泽浩画展”等反响巨大的大型历史战争题材绘画作品展。

2016年11月吴泽浩 “长征路上·吴泽浩画展”即将开幕,记者想起这个约定,再次前往拜访吴泽浩,听听他这几年的创作之旅。

“如果没有读过《长征》组画,就没有读过真正的吴泽浩。”济南初冬,吴泽浩位于英雄山下的画室,和记者相继落座,亲自倒上几杯清茶,他气势恢宏的说出这么一句话,讲述起自己的“长征”组画创作故事。

此时,吴泽浩的画室中画案上墨笔方干,刚刚创作完毕的吴泽浩家常打扮落座于沙发一角,声音洪亮、神采飞扬,剥开历史与时间的烟尘,简短几句话已经把记者带回四十年前吴泽浩那段青春激情的岁月。随着这段延续四十年的“长征”情缘,一个四十年如一日苦苦探询着艺术之路的吴泽浩出现在记者面前。

吴泽浩首次踏上长征之路源起于1976年“长征胜利四十周年”,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末期,批斗、运动之风尚未停止,国内画坛的创作大都属于高大全的政治宣传画,文化氛围可谓一片乌烟瘴气。时年33岁的吴泽浩对绘画正充满了理想与激情,无论政治环境还是艺术风气都让年轻的吴泽浩苦闷不堪,1976年6月吴泽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和当时的著名老画家、62岁的陈维信从江西瑞金开始踏上长征之路寻找绘画题材与灵感。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大胆、另类之举,当时国内无论生产还是交通一度停滞,沿途条件十分艰苦,至今吴泽浩仍然记得因为全国粮票不能通用,自己和陈维信途中几次饿到采摘野果充饥的经历。

住几毛钱的大车店、粗粮咸菜充饥、时而搭拖拉机时而搭马车,甚至要步行,这般艰苦的情况下陈维信与吴泽浩历时十个月,历经十二个省,共计三万里路行程,走遍了当年红军长征的每一个角落与去处,沿着历史和先辈曾经的痕迹亲眼见证了一条艰苦、落寞之路,亲身体会体察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民风民情。

“除了物质条件艰苦,我们还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吴泽浩对记者讲述,因为政治风向尚不明确,沿途写生、采访过的一些老红军亦被打成“走资派”、“反革命”,当时的绘画素材随时就会有被冠以“黑画”的危险。

一心沉浸于创作的他们无暇顾忌这些风险和非议,执着于自己的行走与“出走”之路。正是这段新长征路上的行走让吴泽浩渐渐剥去眼前的迷雾,洗去内心的迷惘。

“那是变故频出的一年,国家经历着空前的动荡,在我们出发之时前途和局势未卜,在我们行走的途中国家经历唐山大地震、朱老总和毛主席相继去世,现在回想起来无以形容当时的心情和坎坷。”吴泽浩回顾。

年轻的吴泽浩的迷惘正象征着这个国家的迷惘,通过行走,吴泽浩远离了纷杂、纷争、斗争,唯有一路的山河景象沉浸于内心,压抑束缚已久的画魂开始萌动,内心的灵感喷薄而出,沉寂已久的创作激情犹如岩浆迸发,这一路吴泽浩共计创作写生作品一千余幅。而当十个月结束,他们到达延安之时,国家亦进入正轨,政治上拨乱反正,文化上百废待兴……陈维信和吴泽浩在延安收听着国家的新政策时不由热泪盈眶,拥抱在了一起。

这段历史里的艺术出走成为吴泽浩宝贵的一笔财富,地理上的行走让吴泽浩靠历史和艺术更近。此后十年,吴泽浩五易其稿,不断精益求精的修改打磨,大量阅读历史资料,查证当年的文献记载,将其打造为精品。最终于1985年筹备“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年”之际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和军委首长的接见,吴泽浩将这批画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并被首长赞许为“真正懂得长征历史的专家”。

古稀之年风华正茂

三度长征,四十年画魂回望

“我与长征有不解之缘,这才刚刚是个开始。”画室里吴泽浩对记者笑言。

这组画成就了吴泽浩,同时吴泽浩也构造出了一个自己的长征,一组关于中国山水笔墨叙述革命历史的新型笔法。因为这些来源真实生活和自我艺术追寻的创造吴泽浩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画家。很快吴泽浩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创作。

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山东美术家协会组织“红军不怕远征难”系列组画创作,吴泽浩再次挑起这个担子组织美协的画家行走并创作了大批长征系列绘画作品,被中央军委办公厅收藏。

2016年,时值“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吴泽浩已由而立盛年变成古稀之年,时隔四十年,吴泽浩再次拾起画笔历时三个月创作百幅作品,重新勾勒起长征,勾勒起那条路上的山山水水,描绘起记忆和历史中的点点滴滴、风云变化。

究竟是什么促使着吴泽浩三度创作?长征路让吴泽浩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到底又是什么在吴泽浩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四十年前吴泽浩笔下的长征和如今有什么区别?

三次作画因为时间节点的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个人艺术理解的不同,画作也都不同。这次是吴泽浩自己的长征。”吴泽浩倒上一盏清茶对记者做出自己的叙述。

1976年到1985年那批作品,因为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吴泽浩在沿途破败的景色中间有意掺杂了一些新型建筑,巨大的工厂烟筒、高楼大厦时而有见,鲜艳的红旗和突出的红军人物格外显现,是当时的意识形态需求也有那个年代的绘画语言。

如今随着吴泽浩本人笔法的纯熟、艺术修养和境界的提升,吴泽浩淡去了这些人为的现代痕迹,反而慢慢回到了真正的历史、不受当下语言打扰。那静静、苍凉的山水成为主色,那真实、艰苦、荒凉的沿途成为主题。在这些画面中,熟悉的地理地标、人物原型隔着时间纷纷和他在空旷的画室里对话,和他交谈,和他拥抱。他的故事时而悠远,时而幻化,他的讲述也把记者拉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场景之中。

吴泽浩展开一张张画卷,那宏大的构图,豪迈的气势,悲壮的场面让人凝重窒息,这些画有当年的传承、当年的景象,也有创新,有吴泽浩如今的思考和回望,有已化臻境的艺术表达和笔法。

“隔着时代看历史反而看得更真切了,人老了也不是坏事,修养和理解力高了和年轻时候有不一样的艺术理解和表达。”吴泽浩对着记者笑谈。记者觉得吴泽浩离四十年前的长征路远了,反而离真正的长征精神和真正的自己更近了。这些画中饱含的笔墨何止是吴泽浩在画长征,更是吴泽浩个人艺术之旅的四十年长途跋涉、不断精进的长征。

战争和历史题材为什么近些年频频出现在吴泽浩的笔下?他想用历史和战争表达什么?记者提出自己的问题。

“那是整个国家备受屈辱的时代,黑暗、痛苦、流血、悲壮的那个甲午已经烟消云散。但我们重新触摸历史表达那些埋藏中国人心底难以言说的伤痛,一方面是寻找现代与当代的对话,另一方面也是在悲壮里找寻当下的勇气、尊严和光明,清晰地触摸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画家的艺术责任和担当。”吴泽浩告诉记者。

的确,在人类悲剧意识的文化背景下,战争,改变了历史,苦难,颠覆了价值取向。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需要不断地强化记忆,不断审视自己的脚印,审视的过程则是信仰的伸张和梳理,也是价值观的构筑和修正。

艺术家对于灾难的体验和思考,一旦成为思想和艺术被大众认可,便成为普世价值汇入文明的长河。这是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在这个意义上说,吴泽浩“甲午海战”、“铁铸抗战”、“长征胜利”的创作成功,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绝不仅仅是艺术价值的贡献。将士们的身躯终会卷入洪流,所有的历史终会成为遥远的记忆,但甲午风云、抗战英烈、金沙拍岸、乌蒙磅礴之间这个古老民族所做出的最悲壮的抗争精神将熠熠发光永远永生。

画家笔下的这种精神和画家的这种精神,使得画家的画和画家吴泽浩本人,即便古稀之年也风华正茂、散发激情、不同凡响。

采访结束之际,记者与吴泽浩先生说起一件趣谈。谋面之前记者曾听闻书画交易圈流传这样一句话:也许有不爱吴泽浩的人,但没有不爱吴泽浩的画商。他们玩笑道,“宁得一幅吴泽浩墨宝,不选一根金条。”由此可见吴泽浩之盛名,可吴泽浩的精品力作却无偿捐赠给了军委、军博、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

“您不觉得破财了吗?”记者玩笑问。

“我并不这样觉得,虽然所做的一切可能微不足道,但这样就使艺术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表达方式。也许这能发挥艺术更大的责任和功用。”吴泽浩回答,“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艺术上的探索性、娱乐性作品可以存在。但毫无疑问,那些关注社会、反映时代的作品依然是主流,依然会受到推崇和弘扬。纵观艺术史上的许多传世之作,体现的都是社会主题。表现社会主题和市场并不矛盾,同样会很受市场欢迎,有的还在海外拍过高价。艺术家的作品被市场所认可,比如画家捐出的画变成钱支援灾区,也折射出了时代的进步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但能坐的住,表达思想、体现时代、弘扬正能量,不为‘画钱’而作,这就是我绘画的快乐所在,也是我画长征精神的初衷。”

编辑:soul

责任编辑:崔翠 许小仙

相关阅读

    Array ( [0] => Array ( [relateid] => 797145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jnnc.com/p/797145.html [wapUrl] => https://m.jnnc.com/p/797145.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7349544 [published] => 1587349544 [pv] => 350 [virtual_pv] => 0 [all_pv] => 350 [title] => 吴泽浩 2020.4.10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jnnc.com/a/10001/202004/7549de4889d30ab8e3f1c9dde6a75b47.jpeg ) [1] => Array ( [relateid] => 797055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jnnc.com/p/797055.html [wapUrl] => https://m.jnnc.com/p/797055.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7084408 [published] => 1587084408 [pv] => 264 [virtual_pv] => 0 [all_pv] => 264 [title] => 《长安少年行》官宣定档 吴希泽穿越长安化身翩翩少年郎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jnnc.com/a/10001/202004/ccc791131da70815c96cab63d7e31a94.jpeg ) [2] => Array ( [relateid] => 798594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jnnc.com/p/798594.html [wapUrl] => https://m.jnnc.com/p/798594.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9338159 [published] => 1589338159 [pv] => 2257 [virtual_pv] => 0 [all_pv] => 2257 [title] => 专访济南画院院长、济南市美术馆馆长吴建军 一个画人的水墨自传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jnnc.com/a/10001/202005/d00e81412bcedf301e3e62515bd0727e.jpeg ) [3] => Array ( [relateid] => 798586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jnnc.com/p/798586.html [wapUrl] => https://m.jnnc.com/p/798586.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9337051 [published] => 1589337051 [pv] => 1651 [virtual_pv] => 0 [all_pv] => 1651 [title] => 如释艺术空间——魏庆立的艺术道场 [has_thumb] => 1 [thumb] => https://www.jnnc.com/a/10001/202005/19eaa507e921885e76b98092e23395a9.jpeg ) [4] => Array ( [relateid] => 797333 [appid] => 1 [pcUrl] => https://www.jnnc.com/p/797333.html [wapUrl] => https://m.jnnc.com/p/797333.html [published_timestamp] => 1587514808 [published] => 1587514808 [pv] => 187 [virtual_pv] => 0 [all_pv] => 187 [title] => 山东:对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评估验收 [has_thumb] => 0 [thumb] => ) )
  • 吴泽浩 2020.4.10
  • 《长安少年行》官宣定档 吴希泽穿越长安化身翩翩少年郎
  • 专访济南画院院长、济南市美术馆馆长吴建军 一个画人的水墨自传
  • 如释艺术空间——魏庆立的艺术道场
  • 山东:对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