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职业、新功能、新收获、新家当!《新华每日电讯》聚焦山东乡村振兴

6月8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乡村振兴”版面连续刊发4篇文章,聚焦山东“三农”变化之农民新职业、农业新功能、农田新收获和农村新家当。原文报道如下:

机手、主播、画家……“三农”变化之农民新职业

麦收季来了。这几天,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丁村赵家村村民赵宪常和儿子赵凯更忙了:驾驶农机,从这个地头到那个地头。

20多年前,赵宪常也是一名种地的农民,为方便播种,他购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由于感受到机械化的便利,赵宪常还成立了一家农机合作社,兼职当上了农机手。

以前,农民种植作物单一,农机服务有淡旺季。这些年,随着农业种植品类丰富,赵宪常父子俩的农机越来越忙。后来,他们成为专职农机手,奔波在各地为农户服务。

赵凯介绍,春天,他们在河南开封为农户耕地旋地,驾驶拖拉机在潍坊为菜农播种;夏天跨区麦收作业,从西往东,从南往北忙活一个月左右;秋天,当地种菜需要拖拉机手,秋收也需要联合收割机;冬天,当地姜农需要耕地。

“我们基本全年不停,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赵凯说。

从一开始的机械式,到现在的电控式,赵凯换了五六台联合收割机,也见证了农业作业水平的提高。“从上午9点到晚上12点,大户农场一天作业300亩不成问题,而且粮食损失还比以前少。”他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小麦97%以上依靠机械收获。2021年,通过综合措施我国机收损失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了100亿斤粮食。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农民有了新身份,他们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闯出了致富新路径。

徐金玉没想到自己能从农民变身成为一名网络主播。徐金玉今年39岁,家住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孝兴家园,一个黄河滩区迁建社区。过去,徐金玉常年在外打工,这两年,在街道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下,徐金玉学会了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

“老师手把手教,免费学习,我学会了网络宣传销售。在家门口,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卖茶叶,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现在自己当老板。一开始发货雇2个人,现在雇4个人都忙不过来呢。”她开心地说。

不仅如此,端起新饭碗的农民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大喇叭、志愿者、村道上排队做核酸的村民……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里,与泥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王化芹在认真画着一幅新作品。

“这是一幅反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品。我们农民画,画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她停下笔对记者说。

王化芹今年51岁,生活在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兴旺村,家中世代务农。2016年4月,她参加了青州市组织的免费农民画培训,零基础开始学习。从此,她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开启了新的人生路。

青州农民画是中国农民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这几年,王化芹成立了益荣农民画院,带领更多的乡亲在农忙之余画农民画。目前,青州农民画已走出山东,足迹已至河北、江苏等省份。

“日子越来越好,我越画越有奔头。”王化芹说。

休闲、教育、养老……“三农”变化之农业新功能

走进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里口山王家疃村,溪水潺潺、鸟鸣啾啾,满目翠绿。很难想象,过去这个破败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王家疃村三面环山,原有民居以石屋为主。今年44岁的村民刘俊彤说:“当年嫁进来的时候,生活用水都很不方便,我天天寻思怎么能再走出这片山。”

2019年以来,依托里口山的生态风光,威海市打造了覆盖47.8平方公里、包含11个村、囊括1.2万人的乡村振兴片区,王家疃村就在其中。

基础设施升级完善,闲置民居厂房改造,在保留威海传统村落风格的前提下,村里有了民宿、咖啡馆、餐厅、画廊……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村里的特色水果种植业也因农家乐和采摘园的兴起而红火起来,不少村民的收入三年就翻了一番。曾经无人问津的石头院落也“身价”倍增,甚至在节假日一房难求。

如今,农业已不再单纯指传统意义上的种植养殖,而是被赋予更多意义,生发出新功能。

几天前,山东省高青县菁盛桑蚕基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游客——学生和家长。伴随着技术人员的解说,学生们对丝绸技术的历史、缫丝的原理和工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传统的手摇纺车前,学生们尝试着让蚕丝在指尖飞舞,体验缫丝的乐趣。

桑园里,碧绿的树叶下挂满了熟透的桑葚。同学们采摘桑叶,将喂食、除沙的养殖细节认真记到本子上。高青县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张雅露说:“蚕的一生只有短短46天,却能抽出1500米的蚕丝。在这里,我看到了蚕丝和用蚕丝做成的产品,更体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除了休闲和教育,随着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工商资本与“三农”结合,企业赚钱、群众受益的双赢局面已经出现,“以地养老”成为农业新功能。

每天晚饭后,山东博兴县吕艺镇老年公寓的凉亭里,总有几名老人在唱戏;广场上,还有十几名老人在扭秧歌;康养室里,也有老人在做针灸按摩……

“我现在每年有土地流转费、企业给的敬老金、物价补贴、取暖补贴等,别看我70多岁了,一年收入也不少呢。”说起这两年的日子,吕艺镇益仁新村村民王维胜颇为满意。

吕艺镇是传统农业乡镇,过去,农民居住条件差,老人养老大多依赖子女。10年前,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吕艺镇开展战略合作,将吕艺镇11个村的闲置土地流转,用于企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相比过去农民分户经营土地,企业集中利用土地效率更高、收益更大,企业将盈利反哺农民,“以地养老”见到实效。

目前,这个老年公寓集中免费供养着70岁以上老人以及贫困、孤寡、低保、五保老人共1500名。

未来,农业还将生发出更多新业态、新功能,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

数据、流量、品牌……“三农”变化之农田新收获

除了农作物,我们还能从农田里收获什么?

在山东省沂源县的一处苹果种植基地里,土壤的湿度、pH值、氮磷钾含量、微量元素含量……这些与农作物生长息息相关的数据,被各类设备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接下来的生产进行有效指导。数据,成为农田新收获。

沂源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果业发展大县。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刘进介绍,连续多年的高产让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减少,但现在通过土壤墒情采集站、太阳能气象站、农事采集终端等设备,果农不仅可以及时为果树补充微量元素,提升果品质量,还可以实时掌握作物长势,最大程度保障农业高效生产。

记者在苹果种植基地里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虫情测报灯。刘进介绍,它既有杀虫的作用,还能识别虫子种类。“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能形成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的预测模型,为提前防治病虫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除了数据,流量一词也在田间地头有了生动实践。

今年29岁的李君是山东省青州市弥河镇人,6年前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将自家大棚种的多肉植物在网上销售。“因为发现深夜咨询、下单的人比较多,我就尝试做深夜直播,没想到吸引了不少夜班族、失眠的人和‘夜猫子’看。”她说。

李君很意外自己深夜直播卖多肉植物,生意竟然十分火爆,从零点到早晨6点,每天销售额约1万元。

李君介绍,目前,他们有8名主播直播带货,在线销售品种超过350种,“网上直播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90%。多肉生命力强、好打理,这正是客户需要的。”

青州是著名的花木之乡,目前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超13万亩。“过去销售全靠线下,现在80%以上的花商都有线上销售渠道,直播带货成为趋势。”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花卉旅游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严隽说。

花木“触网”,引来了流量,“擦亮”了品牌。青州市还规划了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将众多多肉电商聚拢在4万平方米的直播产业园里,实现产业聚集、物流聚集、品牌聚集和整个多肉集群的聚集,从而实现青州多肉物流、品控和品牌的统一以及整个集群效益的叠加。

目前,青州市花卉产业专业电商有630多家,几乎都涉及多肉的销售。多肉电商年交易额超7亿元。青州多肉棚户种植加上专业村以及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红组成的整个产业矩阵体系,已带动当地136个花卉专业村农民增收致富。

5G农机、物联网、智能手机……“三农”变化之农村新家当

当你坐在山东淄博生态无人农场的办公室里喝茶时,屋外地下30厘米处的墒情传感器正不知疲倦地收集着“情报”,“1号地块缺水,请浇水”,传感器发出提示。

农场智慧云平台接到这条“急电”,经过十几秒的自动研判后,向田间自走式水肥一体喷灌机发出指令,喷灌机开启精准浇水作业。

为实现对农业生产和科研育种的智能感知、预警和分析,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打造了这家生态无人农场。

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林生介绍,喷灌机能实现变量浇水。“比如,这个区域土壤的湿度是30%,那个区域是60%,要想统一达到70%,那么喷灌机走到30%的区域喷洒速度就快,喷水量就大,在60%的区域就减少喷水量。达到标准后,喷灌机会自动停止作业,实现精准用水。”

随着科技的发展,5G农机、物联网正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家当。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和作业模式正在改变,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导致的大气水土污染等问题正得到解决。中国农业正朝着生态化、高效化、智慧化快速发展。

记者在生态无人农场里看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传感设备,上面有太阳能电池板,下面带有无线发射装置。无人机飞过,农场智慧云平台控制室显示“无人机光谱监测发现2号地块有杂草,建议启动1号植保机进行除草”。

麦收季节,工作人员仅需设置好经纬度坐标,无人收割机就开始作业,遇到障碍物自动避让,走到地头自行转弯,满仓后会停到一旁自主卸货,然后再回到地里继续收割作业……

徐林生介绍,农场的上空,有多台无人机搭载高光谱、多光谱分析仪,对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情况实施监控;搭载多光谱相机和智能3D成像相机快速掌握倒伏率、成熟度、亩穗数等数据。“过去测量小麦株高、倒伏率等全靠人工,不仅累,而且准确率不高,现在无人机飞一遍,准确率几乎百分之百。我们将大数据导入系统,比对不同小麦品系的优劣性,能为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提供决策。”他说。

借力高科技,新农人不仅可以通过集成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实现无人农机的远程控制、作业监控、路径规划等,利用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时获取无人农机的高精度地理信息,还可以通过一部手机,足不出户掌握农作物长势,并控制农事活动。

山东省寿光市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告诉记者,他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察看大棚里的蔬菜长势,通过手机实现滴灌浇水、通风、补光控温等工作。过去两口子要忙大半天的活儿,现在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

全套智能设备加上棚里的“小改造”,让他的大棚充满科技范儿。“俺种的西红柿品相好,市场价比普通西红柿高20%,一年能多赚4万块。”崔江元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大乡村对接“云端”,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正改变着农业生产,也改变着农村生活。

Array ( [861662] => Array ( [2] => Array ( [0] => 山东 [1] => 乡村振兴 [2] => 三农 ) [4] => Array ( [0] => 齐鲁网 ) ) )

编辑:青草地    责任编辑: 许润桐     值班主编:邱霞

//百度推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jnnc var zz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66736"); zzspan.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66736'; zzspan.appendChild(zzscrip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news var zzspan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1.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71864"); zzspan1.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1.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1.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71864'; zzspan1.appendChild(zzscript1);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