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秦赋》之人物系列:不许将军见白头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期《大秦赋》人物系列,跟您说说战国四大名将。

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前两位是秦国的,后两位是赵国的。

秦国、赵国各居其二,一方面说明,两国在战国七雄当中军事实力最为雄厚,将材较多。另一方面,秦国是统一天下的发起国,没有名将的统领,这个目标不可能完成;而赵国则是由地理位置所决定,不能战,则亡国。我们看战国时代的地图就会发现,赵国身处四战之地,西面是强秦,东邻齐燕,南接魏国,而北边是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就是因抗击匈奴成名。

“战国四大名将”的来历已不可考,有人说得名于《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兵最精。《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人编撰的。

其实,整个战国时代,横跨两个半世纪,期间战乱频仍,刀兵不断,将星涌现,何止四位。而起翦颇牧四人,又都集中在战国末期,秦国即将完成一统的时候。猜测一下原因的话,大概是因为他们主导的以长平之战为代表的几次战役,规模巨大,过程惨烈,最能体现将领的用兵本领吧。

由于篇幅的关系,今天先说其中两位,白起和李牧。至于为什么把白起和李牧放一起说,而不是按照国别,把白起和王翦放一起,后面细说。

白起是今天陕西眉县人。关于白起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人说白起的祖上是楚国王族,芈姓。在《战国策》里,白起被叫作公孙起。公孙不是姓氏,而是代表出身。比如,齐桓公没登上君位之前,被称作“公子小白”,因为他是齐国上代国君齐僖公的儿子;商鞅又被称作公孙鞅,因为他是卫国君主的后代。所以,也有人猜白起其实是秦武公的孙子。无论如何,白起(公孙起)出身高贵是毫无疑问的。

白起的军事起点很高,他在《史记》中一露面就已经是秦国“四大庶长”(左庶长,右庶长,大庶长,驷车庶长)之一的左庶长。当年,商鞅就是以左庶长(也有说是大良造)的身份推行变法、主理朝政。

白起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每打一次胜仗,就要斩首几万,杀戮很重。所以,白起也有“中国第一杀星”的恶名。平心而论,这个锅不能完全由白起来背,这和秦国当时实行的“军功记爵”制度有关。斩首越多,军功越高;血淋淋的人头可以换成爵位和田地等奖励,没有一个秦军士兵会放弃割人头的机会。

但是,有一口锅白起推脱不开。长平之战中,秦军大败赵军,俘虏了四十万人,除去240个尚未成年的小兵,白起把剩下的人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现代战争讲究“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古人也认为“杀降不详”。后世还有几位名将,喜欢干“杀降”的事。一个是项羽,巨鹿之战之后,项羽把俘虏的二十多万秦军全部坑杀。这也算是一报还一报。还有一个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曾经一次杀害陈友谅的三千精锐俘虏,之后也是多次杀降,惹得明太祖朱元璋很不高兴。这两位的结局都不太好,项羽是自刎乌江,陈友谅是40岁的盛年暴死于军中。

总之,白起做的这件事,十分的残忍。而且,白起杀降,长平之战不是头一回。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领兵与赵将贾偃对战,把俘虏的两万赵兵全部沉到河中溺死。

白起杀的人越多,对于秦国的功劳就越大。我统计了一下《史记》中有明确数据记载的军功,白起领军杀敌的数量在100万以上。而历史学家统计,战国时期总人口也不过3000万。就是说,每30个人中,就有1个人被白起带人给砍了。“第一杀星”名不虚传!

屡次杀降的白起结局也不好。长平一战,赵军的精锐损失大半,按理说秦军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白起本人也是这个意见。可惜,秦昭王在丞相范睢(一是收受了贿赂,二是唯恐白起军功太高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劝说下,答应了赵韩割地求和的条件,撤回了秦军。等到第二年,秦昭王回过味来了,意识到白起的主张是正确的,让白起再度领兵攻赵。但白起认为,经过一年的修养,赵人已经缓过劲来了,此时攻赵时机不对,只能是劳而无功。不管秦王和丞相怎么三催六请,白起都拒绝领兵。因为这,白起把大秦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全得罪了。秦王一怒之下把白起“断崖式降级”,一撸到底为普通士兵,发配阴密(今甘肃灵台县)。刚出咸阳门十里,秦王的使者捧剑追来了,勒令白起自裁。白起开始还有点懵圈,我对秦国有大功而无过错,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寻思了好久,终于想起了被自己坑杀的四十万赵军,“我固当死”。于是自杀。

再来说李牧。李牧在“战国四大名将”中排名最末,但不少人认为李牧的军事素养应该排第一。李牧胸有韬略,善于用计,而且特别沉稳,有自己的一定之规。李牧最初是雁门守将,防备匈奴。李牧厚养士卒,勤于训练,却不让他们出战,每次匈奴入寇,李牧就坚壁清野,龟缩防守。匈奴虽然总是一无所获,但却看不起李牧,认为他怯战。几次三番下来,赵王对李牧很不满,把他撤换了。新上任的将军倒是勇敢,匈奴每来必战,但也每战必败,人马钱粮损失无算。货与货一比,赵王就明白了,亲自把李牧请了出来,重新守边。结果李牧还是老一套。将士们每天吃得饱饱的,练得好好的,士气嗷嗷的。李牧明白人心可用,战机来了。李牧先是把人马牲畜撒了个漫山遍野,引诱匈奴;匈奴小股部队出动的时候,李牧又让人故意战败,诱敌深入。匈奴单于见有利可图,率军大举入侵。李牧这才露出獠牙,左右包抄,“破杀匈奴十馀万骑”。李牧要么不打仗,一开打就一举安定了北边,之后十几年匈奴都不敢入寇。

之后,随着老将廉颇出走魏国,李牧就成为赵国的定海神针。之前战无不胜的秦军,碰到李牧就像撞上了铜墙铁壁,屡屡吃瘪。但可惜,李牧再勇,也无奈猪队友的不给力。秦国见正面无法突破李牧,就派人施展反间计,赵王听信谗言,派人替换李牧,李牧不从,终于被害。

有人说,李牧不死,赵国不亡。我倒是没那么乐观,在历史大趋势的洪流下,个人的力量实在微薄。所谓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好了,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把秦将白起和赵将李牧放在一起说。浅层的原因,两个人都没得善终,与廉颇王翦反差巨大。

两个人都是大将之材,都曾为自己的国君所信重,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翻云覆雨等闲间,一旦失去君王的信任,两个人的下场也就注定。

就像马克思说的:军队是国家和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工具。军队是工具,将军当然也是工具,帝制时代更是如此。对帝王而言,只有听话的工具才是好工具,不听话的工具不但无用,反而有害,必须及时清除。

袁枚的《随园诗话》有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其实反过来说也一样:名将自古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不仅仅是个人悲剧,也是时代悲剧。在帝王的权力欲望与野心面前,所有的不服从都被视为障碍而被碾为齑粉。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继续说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廉颇。精彩影视请继续锁定山东有线。再见!(作者:狄凯)

Array ( [815053] => Array ( [4] => Array ( [0] => 新视听网站 ) [2] => Array ( [0] => 大秦赋 [1] => 四大名将 [2] => 不许将军见白头 ) ) )

编辑:青草地    责任编辑: 许润桐     值班主编:邱霞

//百度推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jnnc var zz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66736"); zzspan.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66736'; zzspan.appendChild(zzscrip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news var zzspan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1.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71864"); zzspan1.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1.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1.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71864'; zzspan1.appendChild(zzscript1);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