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秦赋》番外篇:战国第八雄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一提到战国,我们会本能地想到“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实,战国时代并不是只有七个国家。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唐雎游说秦王(秦始皇)为的是保住安陵免遭秦国吞并。安陵虽说依附于魏国,但也是一个小诸侯国。还有电视剧《大秦赋》中提到的东周公国、西周公国,虽说地方不大,地位可不低。除此之外,还有越国、鲁国、卫国、郑国、宋国、薛国、滕国、邹国、邾国、巴国、蜀国等等。当然,这些国家并没有与战国时代相始终,而是陆陆续续被大国吞并。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战国七雄”之外,小国中的大国,有“战国第八雄”之称的中山国。

中山国由鲜虞人于春秋末期所建。最初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因为城中有山,号曰中山,于是以此为国号。其实,中山国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除了鲜虞人,还有肥氏、鼓氏、仇由氏,这四个民族(或者叫部落)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的分支。除了白狄,境内还有众多华夏人。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山国位于晋国和燕国的夹缝之中。所以,立国之初,中山国就一直为生存而战。《战国策》有一篇中山策,绝大多数篇幅都在讲中山国如何为了生存而游走于列国之间。但即便如此,中山国也曾经几度灭国、几度复国,这中间藏着无数的惊心动魄,也藏着无数的经典故事。

《战国策·中山策》记载:有一次中山君大宴群臣,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列。结果,宴席上的一道羊肉汤,分到司马子期的时候没有了。也不知道是羊汤做少了,还是说中山君有意羞辱司马子期,总之,司马子期大怒之下跑到楚国,游说楚王攻打中山。面对强大的楚国的攻击,中山君只好逃亡。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们之前有一期讲到“羊斟惭羹”的故事,说宋国的车夫羊斟,因为没喝到大战之前犒赏士族的羊汤,一怒之下把自己的主将华元出卖给了敌人。我们现在也搞不清楚,古人是对于美食的执念太深,还是对面子看得太重。

中山君逃亡的时候,有两个卫士紧随其后保护,不离不弃。中山君问:你俩为啥这么忠心?这俩人说,他们是亲兄弟,当年他们的父亲在濒临饿死的时候,获中山君施舍了些食物才得以保命,所以父亲在临死之前嘱咐他们兄弟,一定要为国君效死。中山君喟然长叹:我因为一点吃食亡了国,又因为一点吃食得到了两个死士。这是中山第一次亡国。

几十年后,中山又遭遇到了强邻晋国的威胁。公元前460年,晋国的执政大臣知瑶进攻附属于中山国的仇由。知瑶唯恐仇由路险难行,就铸了一口大钟,谎称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为了得到这口大钟,命人开山修路。尽管仇由大臣赤章蔓看穿了知瑶的诡计,多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根本听不进去。终于,道路建好了,大钟运进来了,晋国的大军也跟在后面攻了进来,灭了仇由。知瑶由此打通了经仇由攻中山的道路,第二年,举兵进攻中山,中山二度亡国。这期间,晋国曾经扶立中山君的后裔为国君,史称中山文公,但这是一个傀儡政权。

后来,晋国衰落,韩魏赵三家分晋。在这个混乱的档口,中山文公的继任者中山武公再次复国。中山的复国,不仅从经济上断了魏文侯之女所享的中山食邑,而且在军事上与齐国联手,对魏国东部边境构成了威胁。这是一代霸主魏文侯所不能容忍的。公元前409年,魏以吴起为大将率师假道赵国攻伐中山,结果遭顽强抵抗,未能取胜。第二年,魏文侯又派将军乐羊再次出兵,经过三年苦战,于公元前406年灭掉了中山。

魏灭中山国之战,大将乐羊当居首功,但是留下了一句话“乐羊食子,有功不仁”。乐羊有个儿子叫乐舒,在中山国“打工”,中山武公几次让其乐舒去劝父亲乐羊不要进攻中山,但都无功而返,最后中山武公杀了乐舒,还用他的肉煮了一锅汤,送给乐羊喝,没想到乐羊不但喝下了,而且丝毫没有受到打击,最后攻灭中山。乐羊的行径过于残忍,虽然为魏国立下大功,也获得了魏文侯的封赏,但从此不被信用。

攻灭中山后,魏文侯封14岁的太子击为中山君。

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再次复国。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连续两次进攻中山国,都没有成功。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这个时间,要比秦始皇修长城早了200多年。当然,这也不是最早的长城。

也就是从桓公开始,中山国两代君主“身勤社稷”、“忧劳邦家”,开启了富国强兵之路。当时,各国以战车的数量衡量来国力军力,中山国被称为仅次于战国七强的“千乘之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中山国称作“战国第八雄”。

桓公复国之后主政近四十年,国势日强,但到了其继承者成王后期,开始膨胀了。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倡议下,魏、赵、韩、燕为了对抗秦、齐、楚三个大国,互相称王,同时为了离间中山国与齐国的关系,鼓动中山称王。中山成王头脑发昏,不顾齐国反对,非要称王不可。结果,图虚名而招实祸,失去了齐国这个大靠山。

不仅如此,膨胀了的中山国还抛弃了作为小国赖以生存的中立政策,介入了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公元前314年,中山趁齐国出兵干预燕国内乱之机,也对燕国趁火打劫。在这场战争中,中山国“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甚至占领了燕下都。可惜,这种有利的形势并没能维持多久,由于各大国的干涉下,齐军撤回,中山以倾国之力夺取的大片土地又被燕国收回。这样一来,中山又把燕国推到了对立面。

外交形势已经异常恶化,内政方面也是一团糟糕。中山王不顾国家的安危,恣意行欢作乐,大修宫殿,大造陵墓。同时,宠信奸佞的相邦司马憙。司马憙这个人人品很不好,对内擅政弄权,善搞阴谋诡计。将军季辛得罪了他,他让人暗杀了季辛的仇人爰骞,却栽赃给季辛。于是中山王诛杀季辛,为他排除了异己。对外,司马憙攀附中山国的强敌赵国。司马憙不仅为赵国通风报信,也经常拉虎皮作大旗,通过赵国向中山王施压,来达到他的个人目的。

从公元前306年开始,经过胡服骑射后日益强大的赵国,终于连续不断地对中山国发动了灭国之战。中山自此屡战屡败,败一次便被赵国割一刀,经过不断蚕食,公元前300年,中山几乎沦丧了所有土地,逃亡在外的中山王也身死齐国。四年后,赵国干脆废了自己立的傀儡中山王,存续了210多年的中山正式亡国。

最后,讲一点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老先生的“八卦”。我们知道,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记录了很多,唯独没有记载中山国的历史。有人从姓氏上推测,认为司马迁就是导致中山最终灭国的中山相司马憙的后人,为了替祖先遮羞,所以,故意在《史记》隐去了中山国。但是我们根据司马迁写的《太史公自序》,司马氏的祖先,在西周初年世代做史官,后来由周赴晋,并由晋分散至各国,确实也有司马氏子孙跑去了中山国。但是司马迁直系祖先这一支,是去了秦国,是在秦国为将的司马错的后代。当然,也有人对于司马迁的记述表示怀疑,认为司马迁是在冒认祖先,辞赋家司马相如才是司马错的后人。因为年代久远,这些都搞不清楚了,我姑妄言之,您姑妄听之。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精彩影视请继续锁定山东有线,再见!

Array ( [817114] => Array ( [4] => Array ( [0] => 新视听网站 ) [2] => Array ( [0] => 大秦赋 [1] => 战国 ) ) )

编辑:青草地    责任编辑: 许润桐     值班主编:邱霞

//百度推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jnnc var zz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66736"); zzspan.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66736'; zzspan.appendChild(zzscrip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news var zzspan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1.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71864"); zzspan1.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1.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1.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71864'; zzspan1.appendChild(zzscript1);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