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东改革开放以来新建首座大型山丘区水库通过蓄水验收

记者从山东省水利厅获悉,近日,山东省水利厅在枣庄市组织召开庄里水库工程下闸蓄水验收会议,目前,鉴定工作已经完成,鉴定认为庄里水库总体具备下闸蓄水条件。这意味着,庄里水库正式通过政府蓄水验收,可择机下闸蓄水。

据悉,庄里水库将通过两个阶段蓄水,于2020年6月1日进入正常运行期。第一阶段为2019年7月下旬至9月30日,蓄水至108.30m高程。该阶段溢洪道3孔闸门全部开启、保持敞泄,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可及时开启南北放水洞闸门,维持水108.30米高程至9月30日。第二阶段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库水位由108.30米蓄至正常蓄水位114.56米高程。2020年6月1日进入汛期,水库进入正常运行期。

庄里水库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第一座大型山丘区水库。水库位于南四湖湖东地区十字河流城,地处枣庄市的滕州市和山亭区境内,流域面积319.77平方公里,坝长312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总库容1.33亿立方米,调洪库容0.4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0.1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3857.1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溢洪道、南北放水洞、电站厂房及迁占移民工程等,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功能利用的水利枢纽,每年可实现工业供水2174.4万立方米,农业供水760.1万立方米,生态供水922.6万立方米,有力缓解枣庄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进一步提高十字河流域的防洪能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工程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9年3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本次下闸蓄水验收后,工程由建设管理阶段转入调度运用新阶段,为发挥工程效益、投资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 赵新)

Array ( [777934] => Array ( [2] => Array ( [0] => 蓄水 [1] => 水库 [2] => 供水 [3] => 库容 ) [4] => Array ( [0] =>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1] => Array ( [0] => 方垒 ) ) )

编辑:青草地    责任编辑: 许润桐     值班主编:邱霞

//百度推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jnnc var zz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66736"); zzspan.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66736'; zzspan.appendChild(zzscrip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news var zzspan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1.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71864"); zzspan1.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1.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1.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71864'; zzspan1.appendChild(zzscript1);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