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开热线、教医联合……济南多措并举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记者 谢玮 济南报道
学业压力、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挫折适应……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面临大大小小的挑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在承受不同程度的考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当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2020年6月,济南市教育局重新组建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11月24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实地探访了目前济南市在促进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近况。
聘心理专家组建团队,办心理热线24小时在线护航
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级服务体系。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借力高校和医院专家资源,聘请原山东大学心理中心主任吴少怡教授为中心主任,聘请高校和医院共18位专家参与并指导全市学校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项目建设、专题培训、危机干预、公益咨询、学术交流等重要活动。招聘4位优秀心理咨询师担任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遴选63位教育系统一线心理工作者组成心理健康工作核心团队,推进教育系统心理咨询师规范化、专业化、梯队化建设。
自2020年6月23日起,开通87-525-525济南市学生心理关爱24小时热线。该热线由专职心理咨询师,教育系统心理健康工作核心团队成员负责接听,面向市属高校、中小学(含中职和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就学生成长相关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服务,畅通心理求助渠道。为扩大知晓率,让广大学生产生亲切感,市教育局还精心设计了宣传海报,用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提示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海报将在全市各学校、幼儿园内学生集中的场所张贴,确保人人皆知。截至11月22日,累计接听有效热线2809通,总时长39745分钟,化解重大心理危机9起,电话求助“件件有回应,事事能落实”。
中心依据热线的数据分析,对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主体的心理工作进行指导。比如,受疫情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手机网络成瘾现象凸显,复学后学生学习压力大,厌学辍学情况明显增多等。将学生与家长咨询问题的分布做交叉分析发现,“学习与考试压力、亲子关系”在两类来电者中均占比最多,是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主要问题。学生更多咨询“人际关系、情绪困扰”,较少咨询“手机网络依赖、厌学辍学”,家长则更多咨询“青春期心理(如叛逆)、厌学辍学、手机网络依赖”。学生和家长关注点不同,缺乏对对方的觉察了解,都认为和对方沟通困难,试图想改变对方,这可能导致亲子沟通时存在“代沟”,引发亲子冲突。
上下联动、医教结合,共筑心理安全防线
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至今,发布《归来时,你已成长——济南市教育局致全市中小学生一封信》《特殊时期,你可以做得更好——写给济南市学生家长的六条建议》《复学期孩子心理健康守护10句话》《写给家长的10个预防提醒》,引发家长和社会广泛赞誉,每封阅读量均突破10万+。通过热线问题中高频问题收集,中心组织心理咨询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济南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及抖音号,发布“热问优答”专题科普文7篇,“心理健康讲堂”短视频5次。直接阅读量达20000次,经各校转发,阅读量覆盖达50万次。这些角度不同的信和建议,在特殊时期,很好地稳定了学生和家长情绪,对指导学生和家长做好防疫和健康学习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积极联动各区县心理主管部门,开展心理危机学生排查,收集各区县心理辅导站信息,畅通中心——区县——学校心理工作沟通渠道,实现心理需求“热线有回应,区县有跟进,学校有持续”的工作闭环,实现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化。
介于当前学生心理工作的需要,依据教育部的要求,中心积极联系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促成医教结合,逐步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实现心理问题分层分级服务。
针对学生、家长、教师三类主体,以“专业引领、个人省察、活动体验、氛围营创”为主要方式,通过组织专家论坛、团体辅导进校园、线上授课等方式,最大化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就困扰家长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全市心理健康工作会议暨“觉察接纳,涵育未来”主题行动现场展示分享活动,发挥典型经验的辐射带动作用,增进区县、学习间的学习交流,促进主题行动落地有效,保障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