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2022年,山东三大粮食作物的投保率力争提高到80%以上
12月10日(星期四)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就“前期农业保险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下一步,围绕《实施意见》还有哪些举措?”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山东是粮食大省,连续六年产量在千亿斤以上,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稳定粮食生产中,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一是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2018年以来,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粮食作物年投保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5%左右,较好地实现农业保险“广覆盖”。二是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小麦、玉米保险金额分别由最初的每亩200元、300元提高到450元、400元,较好地保障了直接物化成本。三是加快推进保险试点。在种植保险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保险品种,开展较高保障水平的重大试点。在全省50个产粮大县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将种植面积50亩以上种植大户的地租成本纳入保障范围,小麦、玉米、水稻每亩的保险金额达到900元、850元、1100元,是普通保险的2倍,更好地化解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风险集聚,调动种植大户种粮积极性;在4个县整建制试点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小麦每亩保额达到930元,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试点县投保率90%以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尽管近年来我省农业保险支持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各地之间工作开展情况还很不平衡,如济南、淄博、德州等地小麦保险接近全覆盖,有的市投保率仅60%左右;当前的保险产品还不能很好满足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户的风险保障需求,随着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生产的风险也在集中,农民期望有更高水平的保障;农业大灾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县的数量还比较少,还有一半产粮大县没有享受到试点政策等。按照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稳步提高粮食保险覆盖面。确保到2022年,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投保率提高到80%以上。二是加快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建立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粮食的直接物化成本的变化及时调整保险额度,将小麦、玉米保险每亩保额提高到500元、450元,进一步提高主粮作物风险保障水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民获得感。三是积极争取中央重大试点。把争取中央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等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让更多的种植大户享受试点政策红利;探索玉米、小麦种植气象指数保险试点,为粮食生产提供更高水平的风险保障。四是充分发挥考核引导作用,今年已将粮食作物投保情况纳入对各市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范围,今后将继续强化对粮食作物保险工作的考核,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作质量。